拍卖场上的失控——是非买不可还是一时冲动?

文章开篇我引用大悟的一句话:
没有非买不可的房子,只有是否在合理区间的价格。

上个周六我和几位业内朋友观摩了一场悉尼上北区的拍卖,指导价在200万-220万之间。

此房所在的这个街区最大的特点,就是距离有名气的公立学校200米左右。注册拍卖的人数很多,绝大部分是华人。

拍卖从2M开始,瞬间一个华人举牌210万,然后又一个华人220万,一分钟之内叫到了240万,然后开始进入拉锯战,最后261万成交。

在场的很多人都说拍卖失控了,当然这个结果对于中介来说也是个“Big Sale”。
从我和朋友的角度分析,无论是用“涨幅法”估值,或者“比较法”估值,或者“成本法”估值,都不应该超过240万

然而分析归分析,当结果出现时,这就是市场。

本文我从各个参与角度给出我的想法。

从业主的角度分析:

从卖家角度看,房东简直是高手中的高手,因为这套房子仅仅用时8年增值140万澳币,增幅达116%。

而且在“买点”这个因素上把控的也很好,在2012年以低价买入。

所以只有“买点”与“卖点”同时抓住,房产投资能产生大回报。

从买家的角度分析:

最后参与竞价的买家,从年龄上看起来约九零年左右,不知道他们在前期是否做足了拍卖的功课。

这个区域的房子以10万为单位向上起跳还是比较罕见,也许都想用高价表示购买的决心,从而吓退对方。

然而拍卖场最核心的王道就是“预算”,拼的是硬实力,是在潜在买家眼里房产可以到达的最高价格。

所谓一些拍卖的“技巧”在预算面前根本不起任何作用,这种加价方式只能提高自己最后的购买成本。

能在拍卖场如此出价,参拍者肯定考虑了学区的概念,为学区付出了不少的溢价,给孩子上好学校再多的溢价都值。

学区固然是要考虑,但是前提你的代价付出的有多大,试想如果溢价30万去换一个学区,有这30万送孩子去私校难道不香吗? 

我和不少家长也聊过学区房的概念,他们都表示排名靠前的学校拼的都是家长在课后辅导的努力,指望在把孩子送进去就能考好那简直是幻想。

所以澳洲学区房的理念真的要好好审视一番。

拍卖总结

  1. 做好调研,利用好Domain, Realestate, Corelogic 或者专业人士对你目标感兴趣的房屋做出“预估值”,同时结合最近的房产走势给出自己的价格区间
  2. 保持平和心态,拍卖不是斗气,没有非买不可的房子,做到自己心里的出价上限即可,切记冲动。
  3. 保持出价节奏,加价单位要知道及时调整,否则就是不断的给自己加价格,可以观察一段时间后加入出价进程。
  4. 拍卖前一定要准备好银行预批,切记高出自己审批预算。
  5. 观察拍卖师是否进屋和房主聊,如果连屋都没进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价格没达到心理价位,另一种是价格远远超出接受价位。
  6. 拍卖成功后和房东确认成交时间细节,因为目前各大银行审核速度较慢,所以成交时间一定要预估明确。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