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机构拟出台限贷政策,房价是涨是跌?

监管机构拟出台限贷政策

最新的数据显示,悉尼、墨尔本两大城市的房价上涨速度都到达了近些年历史涨幅的高位。

这样的速度使得监管机构开始坐不住了,终于他们开始讨论出台新一轮的限贷政策。

财长近日表示支持监管机构打击高负债房贷,随后审慎管理局(APRA)正式宣布,准备在两个月内重新“释放”一些贷款限制的措施。

此消息一出,市场上马上就有声音开始讨论房价涨跌的趋势。

我们可以通过新闻解读出来,未来出台的政策,应该是要控制贷款的DTI指标。

简单来说,就是政府觉得人们现在的债务水平太高了,超过五分之一的购房者的负债是其收入的六倍以上,一旦银行升息,或者人们失业,就会出现经济风险。

所以,财长就支持监管机构限制高DTI贷款,从而稳定金融系统的健康。

我们再温习一遍DTI,负债收入比率Debt to income ratio,就是家庭总债务/家庭总收入的一个比率值。

举个例子:刘先生在Gordon有套别墅,价值370万澳币,贷款额度250万,同时他的投资房产价值90万,贷款额度50万,车贷5万,信用卡2万。

刘先生家庭总债务为 250万+50万+5万+2万=307万。如果刘先生家庭总收入为60万澳币每年(正常家庭开销情况下),刘先生家庭DTI就是307/60=5.12。

大部分银行接受DTI指数值基本都是维持在7左右(一些二级银行这个值会更低些),超过7这个数字要进入信贷高级审核组来对申请人进行综合评估;而如果这个数字达到9,大部分银行直接拒绝贷款申请。

还是以刘先生为例,如果DTI卡在7这个数值,刘先生的家庭总收入应该不低于45万澳币,或者减少总债务额度。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DTI实际更能反映出家庭应对财务风险系数。

如果银行死死的盯住DTI这个指标会出造成什么影响呢?新的政策出台到底能不能压得住房价?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投资型借款人的借贷额度。

我们看一下DTI的公式,家庭总债务/家庭总收,总债务与总收入都是变量,要维持一定水平的DTI无非就是两条路:少借钱或者是增加收入。

所以澳洲APRA想通过这个工具限制住投资人的弹药,从而去降温火热的房价。

上次APRA出手时主要控制投资型贷款只还利息的增长比例,接下来就是从Responsible Lending 入手,要求银行对借款人的花费进行严查从而降低投资者的借款能力,从效果上看APRA每次出手,确实对投资人产生比较有效的影响。

但是他们每次出手受到最大影响的,基本都是房产投资者。

细心研究房产数据的读者一定会发现,本轮的房产增值较快的产品是别墅类房产,尤其是传统自住区域的别墅,越高端的房产抢的越激烈。

这些产品的买家基本都是自住类型的,因为投资型客户很难接受租售比低的房产。

DTI本来就不会对自住型买家产生较大影响,即便影响到一些人,只要是买家坚决要自住房,那么借款人同样可以通过甩卖投资房来调整自己的DTI。

所以我个人认为,对于那种适合自住的优质房产,政策对价格的影响还是属于较弱的因素。

那我们该如何理解银行政策的“松”与“紧”呢?

房价的走势确实和贷款政策的松紧息息相关,然而这个松紧政策是一个宏观综合体,银行的信贷决策主要通过四大评估板块组成,是这几个板块综合作用的结果。
我分别来说说这四个板块具体的情况。

01申请人属性评估

例如:申请人的消费习惯和个人信用等级。影响最典型的案例是,2018年银行对借款人实际“生活支出”的审核,从而导致很多申请者借款能力下降。

02收入能力评估

这主要是银行对贷款申请人工作形式的接受程度,例如全职员工,合同工,自雇人士,以及海外收入的评估。

例如:Westpac 旗下基金Rams 以往自雇人士Low doc产品,以及五年前四大银行集体取消非本国人民海外收入政策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03债务支出评估

申请人债务可负担水平主要通过两个条款去制约,第一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Assessment Rate,从原来金融机构是通过实际利息支出去计算申请人的债务负担能力。

到后来的7%左右的评估利率去计算,再到现在的5%左右,这个评估利率一直都在根据实际情况在变化中;

第二就是CCR系统的引进,申请在任何银行的债务都将变得非常透明化。

04抵押物评估

这部分主要指,银行接受物业的包容度,借款比例等等。

例如:在市场好的时候很多银行对一些偏远地区或者高密度区的Valuation都比较积极,甚至有些楼花都可以用Market Price去估值。

然而在市场下行时期,银行在转贷的估价与新房成交时的估价显得格外保守。
要想定义银行的信贷政策的松与紧,需要这四部分因素同时有变化。

DTI只是一个因素而已。看看现在银行的贷款政策,ANZ在第二季度调整了豪宅的定义,将原来房价300万以上借款70%调整到400万以上,也就意味着400万以下的房产理论上都可以借足80%,对于自雇人士,只看最近1年的公司财报与Director的个税,连公司的BAS statement都给取消了。

Nab在套现的目的上给出了史上最宽松的政策条件,自雇和全职审批上也是材料要求的越来越少。

其他银行的政策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内行人都感觉到银行目前丝毫没有阻碍申请人的投资热情,毕竟在低息的时期,在利润不高的大环境下,银行比任何机构都理解中庸之道(恰到好处)的意义。

很多专家认为现在的自住房房贷利率大多在3%不到的水平,历史上澳洲长期的房贷利率多在6%。

如果利率恢复历史平均水平,那么很多人的还款压力将翻倍,就会出现大量房贷坏账和违约,从而触发房贷危机。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银行对于借款人的评估利率基本都是维持在5%左右,已经留出抗压缓冲区间,加上未来几年的低息预期,所以房贷危机出现的概率并不是特别的大。

因此,限制贷款措施的出台可能会在未来让房价涨速降温,保持一种健康的态势,对于房价短期的影响少之又少。

还是那句话,买房是个人行为,无论什么环境市场上永远存在两种声音,否则也就不会存在买卖关系。

对于置业者市场上任何的声音听听而已就好,行动时还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情况做出选择。

就像我去年的一位客户,看上了自己非常喜欢的房子,就算在很多朋友都说贵的情况下,也毅然在拍场上拿到了那套房子。

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的朋友说的是对的,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大趋势下他是对的。

如果当时听了朋友或者专家的意见,今年也许加几十万都不一定入场。

所谓的对与错都是相对来看,结合着大势的变化来看。

长按如下二维码观看:

声明:由于多方原因本文仅供一般性参考,并无意提供任何个人贷款建议。内容受作者本人保护,且作者与专栏平台明示不对任何依赖本文内容而采取或不采取行动所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如果遇贷款问题,请联系作者商讨独立的个人方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